"夜市是台灣文化的代表,各式各樣的小吃跟人們的熱情,象徵著台灣人對於從四面八方來的外國人滿滿的熱情與歡迎"
熱鬧的叫賣聲,各色食物的香味,香氣四溢的餐點誰不陶醉?
但是這股香氣,卻也掩蓋了多數台灣人對非同胞,尤其是非華語圈的歐美人一點也不歡迎的某些事實
常常在電視跟報章雜誌上面看到"今年春天歐美最流行的包包"之類聳動地不得了的標題.台灣是個永遠跟歐美接軌的地方!島雖小,但我們心很廣!絕對不是像歐美國家一樣,有什麼種族歧視的!
真的嗎?
在瑞典,你不用會學習瑞典文,只需要英文就能生活,從小學生到阿公阿罵都能用英文跟你溝通(當然還得比手畫腳一番).在台灣,一個外國人是不可能過著這樣的生活的.連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北部人,到現在離家百里外的中南部生活,連一句台語都吐不出來的時候,都會被問"你到底是不是台灣人?"
電視新聞裡,頭條永遠播的都是,“今天在台中又發生了兇殺案”,“今天在台北開始實施沒綁安全帶的罰款"之類的民生大事(?),國際新聞呢?最近千篇一律都是台灣之光林書豪.這哪門子跟國際接軌?看來看去,大家永遠都在comfort zone裡打轉,事事脫離不了"我們台灣"
台灣人,你真的認清自己了嗎?
台灣人的國際觀,只有在冷冰冰的產品上。而且沒有產品前的精神,只有產品後的消費。
回覆刪除加上媒體的報導充斥著任何『台灣之光』的議題,讓小島上的大家,只顧著膨脹自我 :(
回覆刪除耶,可是我總是覺得台灣人指在大陸人面強膨脹,除此之外,就完全是瞧不起自己台灣,什麼都是別人的最好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