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帶一提,我在報名的時候就已經附上作品集當備審資料;但是這一份作品集是急就章做出來的,我以為在初審繳交資料的同時,就必須附上作品集。後來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之後,在面試放榜之前其實心裡挺七上八下的,深怕老師覺得我是敷衍申請,連面試機會都不給了。
所有參加面試的申請者。無論人是在台灣還是國外,都需要親自到場參加。
整個四月份就像是上戰場一樣。三月底,獎學金跟Aalto幾乎同時放榜初試名單。四月第一週是Aalto的面試,第二週內一定要丟出TU Eindhoven的申請資料,第三週就是獎學金的面試。加上星期一到五每天還要上滿整整八個小時的班,讓一向愛焦慮的潔西小姐像是腦中塞滿了辣椒醬(?!),晚上睡不好,白天上班更是99%的心思都在想申請學校的事。幸好網路上跟批踢踢上有熱情的鄉民分享了很詳盡的面試經驗,加上第一週Aalto面試完,想想老師大概會提的問題也跳脫不出那幾項,所以等Aalto面試結束,就把面試資料結合網路上鄉民的分享內容,繼續準備下一個挑戰。
我參考的是這幾位的經驗。
Blog.adonis.tw (設計學門)
你說吧,我聽著 (藝術學門)
ChinHan and Lydia's space (經濟學門)
他們整理出來的資料都很細心,因此真的幫了我不少大忙。
在遞交初審資料的時候,我已經附上了作品集。但是如此不認真準備的備審資料,我想還是讓老師會留下不好的印象。以下幾點應該是日後有意申請設計學門的人在準備時該注意的。
1. 作品集可以等到面試的時候再當作附加資料供老師審查。內容最好要有主題性,並且需要和自己的研究計畫主題有相關連。
2. 除了作品集之外,不需要準備太多附加資料。頂多四到五頁的補充資料,而且切記,簡潔有力是重點。因為口試時間很短,太多資料只會讓老師看到頭昏眼花,青菜翻一翻就帶過了。不需要再把研究計畫裡的東西再拿出來老酒重釀,因為老師都已經看過你的資料,對於研究主題都有印象了。
3. 不要去想很刁鑽的口試問題。準備口試的時候,每個人一定會參考申請學校面試的題目。但是獎學金面試絕對不會問到像學校那麼細又專,因為他們是要挑"適合補助的人",而不是領域裡面頂尖的研究計畫。
4. 把研究計畫跟作品集從頭到尾看到熟爛。就像前面提的,是要挑適合補助的人,而不是頂尖學生。所以並不會像申請學校一樣詢問比較個人志向或人格特質的問題,而是針對你的研究計畫和作品集內容進行詢問。
5. 初審資料的三間學校特色,需要稍微準備跟思考一下。因為老師通常也會問申請者"為什麼要選這個學校?"
為何當初我不申請咧 ><
回覆刪除>"<
回覆刪除你可以再回UID唸個博士就能申請了...